东北抗联14年:汤原痛歼日本测量队,专家考证是谁指挥的战果如何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3:27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【揭秘】1937年抗联全歼日军测量队的经典伏击战

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,日军就频繁派遣测量队深入我国东北各地,以勘测地形为幌子,暗中为军事侵略做准备。1937年初春时节,东北抗日联军在汤原县于家沟成功伏击了一支日军测量队,这场战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让我们通过多方史料还原这段历史。

一、日方档案中的战斗记录

2012年2月,在赵尚志将军牺牲70周年研讨会上,抗联研究专家侯昕获得了一份珍贵史料——1937年2月24日的《三江省汤原县老马家附近战斗详报》。这份日文档案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形:

展开剩余71%

当天下午2时许,关东军管野测量队在军曹川原率领下,正在汤原地区二保南方进行地形勘测。突然遭到约300名马匪(日军对抗联骑兵的蔑称)袭击。这支测量队配备精良,拥有4辆马撬、1具掷弹筒、1挺轻机枪及十余支步枪手枪。经过激战,16名日军全部阵亡,所有装备被缴获,而随行的4名中国民夫则安然无恙。

二、抗联部队的真实身份

起初,日方将这次战斗归咎于赵尚志部队。但经赵俊清等专家考证,当时赵尚志正率部在数百里外的海伦、通北一带活动。由于赵尚志威名远扬,日军常将北满地区的抗联行动都记在他名下,正如当时流传的小小满洲国,大大赵尚志。

通过查阅《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》《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》等史料,真相逐渐清晰:这场战斗实际是由抗联第三军第四师和第六军第二师联合完成的。三军由郝贵林师长率领50余名骑兵,六军则出动100名精锐,两军密切配合完成了这次漂亮的伏击战。

三、《汤原县志》的详细记载

县志第七编军事章节还原了更生动的战斗细节:1937年2月24日(农历正月十四),抗联通过地下交通员赵国太获得准确情报,得知日军测量队将途经于家沟。六军军长戴鸿宾立即部署作战会议,决定由参谋长冯治纲、三师师长周云峰等率100名战士设伏,同时请求三军派150名骑兵策应。

伏击部队兵分多路:六军主力埋伏在于家沟两侧的农家大院;三军部队则隐蔽在卯家街,其中30人负责阻击可能来援的日军,其余战士潜伏在于家沟西岸草丛中形成包围圈。

当日军测量队乘坐4辆马爬犁进入伏击圈时,抗联战士突然开火。日军猝不及防,在20分钟内就被全歼。唯一逃脱的一名日军,也在逃跑途中被当地救国会员击毙。战后清点,共歼敌18人,缴获包括2门小炮、2挺机枪在内的众多武器。

四、历史意义

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抗联部队的战术素养:准确的情报获取、周密的作战部署、灵活的协同配合。通过对比中日双方史料,不仅验证了战斗的真实性,更彰显了东北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日决心。正如日方档案无奈记载的土民不良,正是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持,才使抗联能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斗争。

(本文史料来源:《汤原县志》《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》《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》等权威文献)

发布于:天津市